1941年,河北衡水什么样子?这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回82年前的桃城 每日快报
【资料图】
衡水,最初曾是一条河流的名。北魏时期,文成帝拓跋浚曾在“衡水之滨”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禊礼”。衡水是当时穿越今冀州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隋朝开皇年间在此地置衡水县。此后,衡水县名称历代沿用。
衡水位于河北东南部,别称桃城,古代的衡水地处黄河下游,土壤肥沃,适于水果生长,桃子很早就是本地的特产,后来汉初有了一个封国叫“桃国”。桃城记的别称即得名于汉代的“桃国”。衡水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涌现出了董仲舒、孔颖达、高适、孙犁等知名人物。
1941年的滏阳河,滏阳河发源于太行山脉的滏山南麓,故名滏阳河。滏阳河流经邯郸、邢台、衡水,在沧州的献县与滹沱河汇流。蜿蜒流淌的滏阳河见证了衡水的历史变迁,滋养着两岸儿女,滏阳河被称为“衡水的母亲河”。
1941年的衡水安济桥,桥上站着一个小脚老人和她的小孙子。看样子,老人是在桥上卖小吃的。安济桥,又名衡水石桥、衡水老桥,东西横跨滏阳河上。安济桥修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距今已有257年的历史了。
1941年,远眺滏阳河上的安济桥。据《衡水县志》记载:安济桥所在地是河北至北京,山东至山西的水、陆交通要道。安济桥于清乾隆三十年五月(1765年)正式动工修建,到第二年十月竣工,乾隆皇帝亲自赐名“安济”,故名安济桥。
1941年,繁忙的滏阳河上停满了船只。滏阳河纵贯南北,在安济桥北侧,滏阳河西岸,当年建有客运、货运码头,方圆百里的客商,都从此地乘船赶赴津京,由此衍生了安济桥西头的“问津街”。
1941年的衡水城门和老城墙。衡水古城建于北魏孝文帝元崇年间,明清时代的衡水城规模很大,城墙高达十一米,周长超过七公里,城墙上有敌楼、角楼、门楼和瞭望台,巍峨壮观,雄浑厚重。
1941年的衡水城门,一辆马车正准备进城。那时候的衡水城门,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霜侵蚀,规模已经无法与之前相比,这座小城门看上去像是后来修建的。
1941年的衡水街景,可以看到当时的衡水城里几乎全是平房,近景处是一辆牛车,车上坐着两个女人。
1941年,远眺城外,当年的衡水城外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一条大路蜿蜒伸向远方。路边还有一座亭子,应该是当年的迎送亭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