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后方”栎阳城遗址:秦国最大的兵器制造地,也是第二大粮仓 世界滚动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3月28日,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结果公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的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入围202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
(相关资料图)
早在2018年4月,栎阳城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个遗址五年两次进入终评的情况,甚为少见。
三号建筑四号院瓦片堆积
近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栎阳城遗址考古发掘的负责人刘瑞,他介绍,栎阳城遗址的发掘工作自1980年开始。在刘庆柱、李毓芳先生的带领下,考古人员开始对栎阳城遗址进行发掘。因为当时的地下水位较高,考古发掘工作只进行了2年就停止了,等到再次发掘已是2013年。
栎阳城遗址大规模的发掘,要从2018年考古工作人员对三号古城北侧后宫区域的建筑和宫殿进行考古发掘算起。2021年至2022年,对三号、十一号建筑进行了完整发掘。刘瑞介绍道,在整个战国七雄的考古工作中,宫殿区的发掘数量都非常有限。“通过这一次的发掘工作,我们对这些建筑遗址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整个战国秦汉考古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的建筑遗址尚未发掘
将考古已有认知向前推进
栎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采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大遗址发掘中总结采用的半复原式发掘,考古大棚的建立将室外考古转为室内考古,有效地保护遗址和建筑。同时,多学科合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土壤分析,金属的分析等方式也运用在栎阳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中。目前,栎阳城遗址的发掘思路是“先简单后复杂”,也就是通过先发掘较为简单和等级较低的遗迹,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为后续最重要的建筑遗址的发掘积累经验。
刘瑞透露,目前最重要的宫殿、位于遗址南侧的一号宫殿还未进行发掘,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或许会在两三年后进行发掘工作。
栎阳城遗址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此确定了一条南北轴线,这也是历史时期的都城建设中最早的一条轴线。之后的曹魏邺城、汉魏洛阳城、明清故宫等高等级建筑中,都带有这样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这种建制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的城市建设。“我们从现在往以前倒推,这种形式代表着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居住在宫殿最核心建筑中统治者的重要性以及中央行政行为的令行禁止。”刘瑞这样解读。
从1950年开始,考古人员陆续在多个重要遗址中发现了大半圆瓦当这种建筑材料。“大半圆瓦当最早在秦始皇陵发现,后来在陕西的黄山宫、成山宫、辽宁的碣石宫、甘肃的回中宫等地都有发现。但是这种瓦当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怎么使用,一直没有定论。”此次在栎阳城遗址发现的大半圆瓦当,将持续了近70年时间的猜测,向前推进了一步。
巨型瓦当残块
栎阳城遗址埋藏在地下1.7米至2.2米深,因此相关的建筑材料保存的情况要远比西安地区的其它遗址要更加完整,各类遗物也更加丰富,其中就包括了大半圆瓦当。在栎阳三号古城的三号建筑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宫殿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角发现了这种大半圆瓦当。这不仅将中国古代建筑使用瓦当的时间向前推了一步,而且其与宫殿遗址相对位置的确定,为复原其使用位置提供了科学资料。
带有植物纹、动物纹的瓦当不仅能够作为装饰材料,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瓦当作为一种高等级建筑材料,能够防止木质的椽子遭受雨水而腐烂。高等级的建筑材料在栎阳宫遗址还发现了很多,比方说用来搭建台阶的空心砖。类似的建筑材料的集中发现,把我们之前已有的很多认知都大大提前。”刘瑞说道。
三号建筑四号院:61虎燕纹瓦当
出土目前国内唯一厕类遗址
曾作为“大后方”支援刘邦
此前,因为“2200年前的冲水厕所”的热搜,栎阳城遗址得到了不少的关注。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宫城内发掘的厕类遗址,刘瑞说,它改写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知,这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室内如厕,室外排水,室外有很深的排污池。”
刘瑞介绍,虽然厕所本身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大量的传染病。厕所改造对于延长人的寿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该遗迹的上方已被晚期毁坏,且作为唯一的厕类遗址,没有任何参考对象,也无法进行上部结构的复原。因此其上方究竟是什么样的,刘瑞只能小心地猜测:“如果允许推测的话,我认为上方还是存在蹲厕的可能性,就像现在农村的厕所一样,通过管道把排泄物冲到室外,但也不排除在上面还有类似于现在便凳使用而出现坐式如厕的可能性。”
三号建筑F2晚期陶便器与弯管组合情况
同样也是在三号建筑,考古人员发现的半地下室建筑,将这种建筑形式又往前推进了100余年。在四号、五号建筑内发现的浴室,同样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浴室设施。
“从整体建筑布局和单元细节上来说,栎阳城遗址的发现大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战国秦汉时期建筑的现有认识。”刘瑞说道。
作为四朝的都城,秦献公、秦孝公、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汉高祖刘邦都曾定都栎阳,栎阳自然拥有它的优势。刘瑞介绍道,根据文献记载,栎阳曾经是秦人最大的兵器制造地,也是除了咸阳之外最大的粮仓。同时,正是栎阳优越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刘邦战胜项羽提供了可靠的后援。
工室是战国时代秦国主要的制造兵器的机构。“就我们现在所知的工室来说,带有地名的工室,只有雍工室、咸阳工室、栎阳工室和西工室,而其中只有栎阳工室分为‘栎阳左工室’和‘栎阳右工室’”,按当时制度,刘瑞推测,“这是因为栎阳工室的生产规模很大,很有可能要远高于其他工室”。
随着郑国渠的开凿,渭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巨大提升。睡虎地秦墓竹简对此有所记载:“栎阳二万石一积,咸阳十万石一积。”刘瑞认为,彼时栎阳的粮食存量应仅次于咸阳,位居全国第二。
“司马欣投降后,刘邦不费一兵一卒就接手了栎阳,这里完整保留了栎阳原有的兵工制造基地、粮仓和丰富的人口资源。后来萧何坐镇关中,源源不断地把粮食、兵马、兵器送到前线,在刘邦和项羽的长期对峙中,在后方给予了刘邦稳定的支援”,刘瑞分析:“因此在论功行赏的时候,萧何才能位居第一。这跟他在栎阳当‘大管家’有着直接的关系。”
根据《水经注》的记载,秦献公的陵墓应该在栎阳城附近。但是刘瑞告诉记者,就目前来说,并没有在栎阳城遗址附近发现高等级墓葬。“从现在的勘测情况来看,能符合秦王高等级墓葬标准的只有栎阳宫以北的北原之上。但在这个区域内,我们未发现大型封土。只有记录存在封土的一座墓葬,经考古勘探后发现这是西汉墓葬,非献公冢和孝公冢。”刘瑞解释道,战国中期以前的秦人高等级墓葬并没有使用封土的传统,而这时又正处在高等级墓葬从无封土向后来有封土的过渡期。随着未来对栎阳城遗址的持续发掘,或许世人能够得到相关线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