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闻:互联网新十年:底气与未来
互联网行业正在集体以一个平稳过渡的四季报,为 " 降本增效 " 的 2022 年划上句号,始自 2021 年 Q3 财报季的各种业绩 " 天雷 " 也终于消停。
(相关资料图)
一个更为积极的信号是,已经发布财报的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拼多多等 6 家中国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今年以来都释放了积极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新信号。
这意味着,熬过了艰难年份,这些公司又将战略目光重新聚焦在业务增效和发展上,也开始重新面对下一个十年。
这个互联网的下半场,此刻既充满挑战,也充满诱惑。
01 " 稳 " 字当头
综合各家发布的 2022 年 ( 自然年)四季报,均实现了季度营收增速同比正增长或基本持平,凸显了一个 " 稳 " 字。
这在欧美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全球科技行业裁员潮愈演愈烈,中国经济亟待复苏的背景下,弥足珍贵。
环比来看,阿里、百度、拼多多连续 3 个季度,腾讯连续两个季度,京东本季实现了正增长,只有美团当季营收环比下滑了 4.0%。
利润层面,在 Non-IFRS 口径下,美团实现净利润 8.29 亿元,连续 3 个季度扭亏回正;全年净利润 28.27 亿元,同比增加 81.81%。
腾讯实现净利润 297.11 亿,同比增长 19.4%。在环比持续 3 个季度正增长后,本季同比恢复双位数增长;全年净利润 1156.5 亿元,同比减少 6.6%,连续 3 年保持在千亿以上。
Non-GAAP 口径下,阿里实现净利润 499.32 亿元,同比增长 12%, 最近 3 个季度环比持续正增长;按 2022 年 4 个自然季计算,累计实现净利润 1337 亿元,同比减少 6.7%。
京东实现净利润 77 亿元,同比增长 114.8%,环比下跌 23%, 此前连续 3 个季度环比正增长;全年净利润 282 亿元,同比增长 64%。
拼多多实现净利润 121.058 亿元,同比增长 43%,环比下跌 2.8%, 连续 7 个季度实现盈利;全年净利润 395.29 亿元,同比增长 186%。
百度实现净利润 53.71 亿元 , 同比增长 32%, 环比减少 8.8%;全年净利润 206.8 亿元,同比增长 10%。
至此,六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营收持稳的基础上,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或经调整扭亏为盈,体现了 " 降本 " 的成效和数字经济的韧性,守住了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毛利率。
由上图可以看出,疫情三年,拼多多只有两个季度毛利率跌破 60%,美团只有一个季度跌破 20%;京东、阿里、腾讯、百度则始终坚守在 10%、30%、40%、50%,各自的历史毛利率红线上方。
正是这些直观鲜明的数据,在中概股整体市值急剧缩水的情况下,支撑着这些公司的股价跌而未崩,在宏观条件转暖时便强劲反弹,快速摆脱长期多空转折点。
其实,回望过往三年,是国际形势、国内经济、监管环境发生巨变的三年。以这些公司为代表的中国平台经济,纠正了发展中的不足,经受住了 " 时代之问 ",得以更好的融进了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进程。面对未来的发展,底盘更稳,底气更足。
正如张勇在 2023 财年 Q3 财报会上所言," 所有企业都想在新的一年大干一场 ",这些公司开年迄今,都发出了拥抱复苏、期待增长的信号。
这也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02 期待增长
早在去年底,张勇就宣布阿里 2023 年要由 " 守 " 到 " 进 "。
3 月 28 日,张勇发布全员信,启动了阿里有史以来的最大变革:设立六大业务集团独立经营,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 CEO 负责制。阿里以控股公司方式对各个业务集团进行管理,各个业务集团将被允许 " 单独上市 "。
全员信以 " 开创未来 " 开篇,又以 " 拥抱未来 " 收尾,阿里对未来的激情依旧。
而今年伊始,李彦宏就在百度 Create 大会上展开探讨:增长从何而来?在 2 月底的财报会上,李彦宏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百度核心收入加速增长的道路已经明确——抓住即将到来的 AI 拐点,开拓全新的机遇。
京东发出的关于增长的声音要更早一些。据晚点财经报道,去年刘强东看到京东三季度数据后马上发起了一场会议,主题就是 " 为什么我们没有增长 "。
于是,京东 " 百亿补贴 " 于 3 月初上线,徐雷称这是 " 打造低价心智的‘尖刀型’日销场 ",将重塑京东低价形象。
腾讯也在财报会上官宣了追求高增长,刘炽平认为 " 腾讯现在已经准备好去寻求更高的增长了 ",同时表示,降本增效还会是主旋律,但组织优化基本在去年已经完成,今年将更聚焦业务增效。
强敌环绕、核心业务皆受挑战的美团,今年 " 将把业务复苏和增长作为核心本地商业的首要任务 ",财报会上陈少晖强调," 今年会逐步提高到店和酒旅业务的营销投入,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 "。
拼多多要相对从容些,陈磊在财报会上回答关于增长的问题时说,拼多多看到了消费市场的韧性和活力,因此对整体消费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 " 增长 " 成为财报会上高频词的同时," 市场竞争激烈 " 也被各家频频提及。
这里的行业背景是,受周期、竞争及疫情影响,在收入、毛利都普遍开始企稳回升的表象下,各家的核心业务或其他主要经营指标在过去一年都在经历严峻的挑战。
如阿里的中国电商收入,最新 3 个季度连续负增长,京东的自营零售,本季同比增长 1.2% 跌至谷底。前者连续 7 个季度,后者连续 3 个季度,跑输大盘。同期线上实物零售大盘同比增速 9.8%。
百度的广告收入,连续 4 个季度同比负增长且有扩大趋势,一贯对标的腾讯广告收入,本季同比增长 14.6%。而互联网广告营收大盘同期增速,同比达到了 6.31%。
腾讯的自由现金流,2021、2022 年同比跌幅分别达到 12.5%、18.5%,这是 2014 年以来从未有过的两连跌。
美团的交易用户数,2022 年同比下降 1.8% 至 6.77 亿;拼多多销售费用超过预期,同比大增 56.0%,环比增长 26.2%。
而 " 勒紧钱袋子,主要抓效率 " 已经见到成效,本季度利润的普遍改善就与降本增效密不可分。但项目不可能永远砍下去,人也不能一直裁。
因此今年开始," 加大主营业务投入,寻找新的增长点 ",成了主要互联网公司的集体选择。不过降本易得,增效难求,如何完成这张答卷才是未来真正的挑战。
03 悠悠十年
增量到底在哪里?从近期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动作就可以一窥端倪。
首先,巩固主阵地,挖掘增长潜力。如京东 " 百亿补贴 " 重启价格竞争,去年底的 " 百万商家 " 计划提升活跃商家至 100 万,本质上都是为进一步刺激主营业务的增长。
还有阿里戴珊近日在一场恳谈会上表示," 好货好价 "、" 内容化 "、" 用户价值增长 " 将是天猫和品牌在 2023 年的三大增长机会,也是如此。
而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充分成熟,各块业务的增长天花板都清晰可见,但这只是对老玩家而言。
对新玩家来说,只要自己没有充分进入的领域都是 " 新增量 ",于是,利用主营业务的配套优势撬动新业务,几乎成为了一种行业共识。
如阿里、拼多多、京东、抖音对本地生活的 " 觊觎 ",腾讯 " 全村的希望 " 视频号,都是基于这一逻辑。但其中最成功者,非抖音莫属。
抖音先是利用短视频 " 摸着 " 阿里过河," 做大做强 " 直播电商,然后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试图连接一切需求,改变更多行业,如本地生活领域对美团的全面进攻。
但严格来讲,以上两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增量。真正意义上的 " 增量 ",首先是出海,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言,有无比大的增长空间。
如中国电商 " 出海四小龙 ",速卖通、Shein、Temu、Tiktok 的海外火热发展。腾讯去年的海外游戏收入也达到 468 亿元,第四季度占游戏总收入的比重已经突破了 33%。
另据 Newzoo 数据:2022 年,腾讯全年的移动游戏收入为 325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35%。排名二、三的苹果、谷歌分别收入 148 亿美元,124 亿美元。
另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增量,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力革命,这个也是最不容易看清楚的。
当下有一种观点,认为科技创新趋于停滞。佐证是智能手机滞销,全球半导体市场萎缩,科技行业裁员潮此起披伏:开年迄今,全球共有 532 科技公司裁员 156242 人(Layoffs.fyi 数据)。
但其实现在的情形和 2013 年时很像。彼时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因手机滞销,也认为全球科技市场将萎缩。结果那是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的开端,第三次 AI 浪潮也始自那前后,杀手级应用微信也于那时横空出世。
所以,作为不断创新求变的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虽然无法预知行业未来 " 革命性 " 的增长点在哪里,但他们一直在坚持作对的事,从未放弃。
因此,百度才能迅速做出文心一言,全球第一个对标 ChatGPT,同样拥有大模型的阿里、腾讯也在第一时间跟进。
在李彦宏的定义里," 文心一言和 ChatGPT 水平差距,也就一两个月 "。
其实,GPT 作为 AI 领域的下一个生态级底座,更多的是推动 AIGC 的应用爆发,这当然是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但超级人工智能还远未到来,如何定义下一个未知的技术时代,还尚未可知。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 " 增量 " 是,那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势。
事实上,阿里改组就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此次 "1+6+N" 组织变革可谓激进,几乎涵盖了阿里当下以及未来增长的所有可能性,这固然是眼下发展的需要,但也是对未来信心满满的一种表现。
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高层,素以商业嗅觉灵敏、善于把握先机著称。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其中的奥秘就清晰可见。
" 十四五 " 规划明确要求 , 到 2035 年 , 中国 GDP 总量要比 2020 年翻一番。要达到这个目标,此后 13 年间 GDP 增速平均要达到 5% 左右。
动力在哪里呢?自然是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促进消费,其中最大的拉动力就是数字经济。这些,均离不开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参与和助力。
如果中国未来十年的 GDP 年增长率能达到 5%,根据麦肯锡的预测,累计增长总量将约等于目前印度 + 日本 + 印度尼西亚的 GDP 总和。
这是一个多大的 " 增量 " 市场?这也是中国互联网行业,新十年发展的最大底气。
来源:钛媒体
关键词: